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710期。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际,志愿军的总指挥一职原本由彭德怀担任。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最初的计划是由“东北边防军”司令员粟裕担任统帅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但由于身体原因,他未能前往前线指挥。接下来,四野的统帅林彪原本是备选之一,但由于健康状况和对战争前景的预判问题,他也未能及时前往朝鲜作战。因此,彭德怀成为了中央的第三人选,临危受命,担任了志愿军总指挥。
那时,除了彭德怀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合适的候选人?实际上,除了“粟林彭”这三位将领之外,另一位备受推崇的军事指挥员是徐向前。徐向前是红军时期四方面军的统帅,凭借他卓越的指挥能力和丰富的作战经验,成为了人民军队中少数几位能够带领大兵团作战的开山鼻祖之一。徐帅以擅长大规模的运动战和出奇制胜的战术而著称,尤其是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他善于巧妙应对敌军,取得了不少战役的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华北第一兵团攻占了山西的大片地区,灵活运用土工作业和爆破战术,屡屡取得突破。
如果回顾抗美援朝的战况,徐向前的特长与战争进程中的需求不谋而合。志愿军的前期战斗注重运动战,而后期的坑道战也恰好符合徐帅的战略风格。徐向前不仅在红军、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积累了丰富的跨战区指挥经验,还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军事干部。后来,许多开国将军都曾在他麾下服役。抗美援朝期间,我军共派出6个兵团,出动兵力超过200万,调动和指挥大规模的部队显然是徐向前的强项。然而,尽管他有如此的优势,但由于长期受肋膜炎困扰,徐帅无法亲自带领部队出征,他甚至无法履行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
展开剩余64%事实上,徐帅曾在1949年为了治疗身体,前往青岛海滨疗养,直到1951年才有所好转。在此期间,虽然他未能亲自指挥作战,但他在苏联武器采购和谈判中仍然为抗美援朝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徐向前的身体状况使得他最终未能如预期般出征朝鲜,真正接替他的,反而是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刘伯承。
刘伯承,作为我军的“军神”,长期指挥过129师和第二野战军,他的指挥能力和战术水平均得到广泛认可。刘帅年纪虽大(1892年出生),且当时肩负着军事学院建设的任务,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战略指挥官,只要战争形势需要,他依旧具备出任志愿军总指挥的能力。此时,联合国军的实力强大,志愿军对指挥官的要求尤为严格,选择军事指挥能力卓越的将领是重中之重。尽管贺老总、陈老总、聂帅等人都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全面的能力,但在当时的形势下,并未被优先考虑。
然而,1950年,彭德怀最终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一重任,带领志愿军挺进朝鲜,抵御外敌的进攻。尽管当时前线的军事统帅并未考虑更多的替代人选,但彭总一肩挑起了重任,使得其他有潜力的将领暂时未能亲自上前线指挥。1952年,虽然彭德怀因健康问题需要回国接受手术,但此时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前线的局势相对稳定。陈赓、邓华等将领接手了大部分指挥工作,足以应对当时的战局。毕竟,战争已经进入了博弈阶段,双方难以在短期内做出大的进攻性变化,更多的是为停战争取有利条件。
尽管徐向前和刘伯承都有出色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但他们最终并未亲自上前线指挥抗美援朝战役。正是彭德怀的果敢和担当,最终带领志愿军在艰苦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者和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和战史的研究,提供专业的历史视角和深入的历史分析。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发布于:天津市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