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被击退至三八线以南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
1951年8月18日,朝鲜停战谈判已经进行了40天,但美国依旧未能在谈判桌上占到什么优势。此时,刚刚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及远东美军总司令的李奇微,无法忍受局面的僵持,愤而下令展开所谓的“夏季攻势”,号召各国军队一起推进北方。然而,这一举动立刻遭到了我志愿军和北朝鲜人民军的强烈反击。尽管美军勉强占领了179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却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共计伤亡超过78000人,其中美军伤亡人数超过2万。
美军骑兵第1师出动
“夏季攻势”遭遇惨败后,李奇微并未甘心,随即决定在9月发动规模更大的“秋季攻势”,将兵锋直指三八线重镇——开城。为了突破开城的重重防线,李奇微亲自部署了进攻计划,派遣了重炮群、坦克团等大量火力单位,同时调动了他最强大的王牌部队——骑兵第1师。这支部队的历史可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是华盛顿亲自创立的大陆军第2骑兵团,因其卓越的战斗成绩被誉为“开国元勋师”。这支部队曾屡次在战场上无敌,堪称美军的象征。朝鲜战争爆发后,骑兵第1师便作为首批入朝作战的部队,打得风生水起,从洛东江一路北上,越过三八线,进驻北朝鲜的交通枢纽云山。为了进一步推进,骑兵第1师甚至准备进军鸭绿江。
展开剩余70%然而,正当骑兵第1师气吞万里,准备大展拳脚时,我志愿军及时入朝作战,特别是由解放军原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编的志愿军第39军,出奇制胜,迅速突破敌军防线,对骑兵第1师实施了快速反击,最终全歼其8团3营,打死打伤超过800人。这场战斗让原本气吞万里如猛虎下山的骑兵第1师首次尝到了败北的滋味。
黑山阻击战再度交锋
经过一年的恢复,骑兵第1师在1952年再度披挂上阵,意图突破志愿军防线,占领开城。自9月29日到10月18日,骑兵第1师与美军第3师协同作战,连续20天展开了猛烈攻势。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美军的炮火如暴雨般倾泻而下,每个阵地每天至少要遭遇2万发炮弹的轰炸。炮火不仅将地表的防御工事轰得一片废墟,连地下的石块都炸松了1米多深。在如此强大的火力面前,其他部队根本无力抵抗。
因此,志愿军总部决定调动最善于防守的部队——第47军。该部队是由原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改编而成,在辽沈战役中表现卓越,曾成功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国民党王牌部队廖耀湘的第9兵团,创下了“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美誉。此次,他们面对美军的绝对火力,依然不畏强敌,策马奔腾准备死守阵地。
血战高地,手榴弹成胜负关键
面对美军源源不断的炮火,第47军采取了非常规的防御战术。在前沿阵地上,每个高地仅部署1至2个连队,士兵们在敌人来袭时死死阻击,直到最后一名战士倒下。敌人攻上阵地后,志愿军立即实施炮火覆盖,并动用预备队进行反攻,迅速夺回阵地。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虽然志愿军并没有像美军那样拥有大量的重炮,但他们却凭借着短兵相接的战术,硬是用手榴弹的强大火力将敌人杀伤。在每一次与美军的肉搏战中,手榴弹成为了志愿军的利器,常常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一位随军的日本记者曾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惨烈的战斗,他描述道:“中国军队即使只剩下一个士兵,也会死守高地,不惜投入更多兵力进行反击。”在全线的战斗中,双方时常发生短兵相接的搏斗,志愿军的手榴弹投掷成了敌人最畏惧的武器。最终,骑兵第1师损失惨重,共计伤亡2900余人,损失比之前元山之战还要惨烈三倍以上。
美军的战斗总结
美军后来坦言,志愿军每个连队都有大量的手榴弹,当战斗变得异常激烈时,志愿军的伤亡大多数都是由于手榴弹造成的。正是这一战术,使得美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并最终不得不撤退,企图重新整顿兵力。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志愿军以少胜多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凭借卓越的战术和不屈的意志力,成功地抵御了美军的进攻,为朝鲜战场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发布于:天津市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